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04篇
  免费   3043篇
  国内免费   1647篇
工业技术   3699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990篇
  2021年   1531篇
  2020年   1199篇
  2019年   1014篇
  2018年   1036篇
  2017年   1080篇
  2016年   1054篇
  2015年   1483篇
  2014年   1873篇
  2013年   2135篇
  2012年   2355篇
  2011年   2548篇
  2010年   2197篇
  2009年   2117篇
  2008年   2004篇
  2007年   1788篇
  2006年   1636篇
  2005年   1204篇
  2004年   949篇
  2003年   914篇
  2002年   1082篇
  2001年   912篇
  2000年   649篇
  1999年   645篇
  1998年   419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ssues of QoS routing in CDMA/TDMA ad hoc networks. Since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is very limited in ad hoc networks, a QoS request between two nodes will be blocked if there does not exist a path that can meet the QoS requirements, even though there is enough free bandwidth in the whole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scheme of using multiple paths between two nodes as the route for a QoS call. The aggregate bandwidth of the multiple paths can meet the bandwidth requirement of the call and the delays of these paths are within the required bound of the call. We also propose three strategies by which to choose a set of paths as the route, namely, shortest path first (SPF), largest bandwidth first (LBF), and largest hop‐bandwidth first (LHBF). Extensive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strategies in comparison with a traditional single path routing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ultiple paths routing schem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system blocking rates in various network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when the network load is heavy.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2.
Based on two-temperature magnetic hydrodynamic (MHD) model, the influence of saddle-shaped distributed axial magnetic field (AMF, linearly increases along radial position) and bell-shaped distributed AMF (linearly decreases along radial position) on plasma loss and heat flux density to anode in subsonic high-current vacuum arc (HCVA)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saddle-shaped AMF can more effectively inhibit plasma loss from arc column than that of bell-shaped AMF. Comparisons betwee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urther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model and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13.
介绍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修复用于钢管生产的轧管机组大型构件的方法。重点介绍机架轴承座孔的修复工艺流程 ,修复定位 ,技术操作要点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4.
自蔓延高温合成TiNi多孔体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发新型的生体材料,本文对自蔓延高温合成TiNi多孔体合金——人造骨材料进行了研究。以单质钛粉和镍粉作原料,在氩气保护条件下,采用预热点燃模式和热爆模式制得了不同形态的多孔TiNi形状记忆合金。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样品的孔洞特征和相组成,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研究了合成条件参数与样品表面形貌和孔隙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SHS法制备TiNi多孔体合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企业面对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差异化。根据差异化与买方价值的关系,通过技术创新、观念创新实施差异化。  相似文献   
116.
吉林闹枝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成因矿物学及找矿矿物学的观点出发,系统地研究了闹枝金矿床黄铁矿的形态、粒度、化学成分、热电性、硫同位素方面的标型特征,为矿床的成因研究和深部远景评价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7.
负载Pd的分子筛催化剂上烷烃的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和氨程序升温脱附法对负载Pd的几种分子筛催化剂(Pd/,βPd/ZSM-22,Pd/SAPO-11)的表面酸性进行了测定,并以正十二烷为模型化合物,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考察了这几种分子筛催化剂的异构化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d/β催化剂的酸量大且具有强酸中心;Pd/SAPO-11和Pd/ZSM-22催化剂的酸强度分布类似,但前者的酸量较小,后者的酸量适中。在正十二烷的转化率为65%左右时,对于单、双甲基C12异构体的选择性,Pd/ZSM-22催化剂与Pd/SAPO-11催化剂相近,高于Pd/β催化剂,而催化活性的高低顺序为:Pd/β>Pd/ZSM-22>Pd/SAPO-11,说明Pd/ZSM-22催化剂比较适合于大分子烷烃的异构化反应。在100mL中试装置上,以大庆减四线糠醛精制油为原料,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8.
PRO——一种新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RO(影像的参数展开)技术是由俄罗斯地球物理学家开发的一种崭新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本文从PRO基本原理入手,简单介绍了PRO的速度分析原理。PRO速度分析和成像均以信号的椭圆展开和参数展开为基础,其中参数展开方法考虑波型转换、介质的横向不均匀造成传播速度的变化。该技术抛开了传统共中心点叠加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以CMP方法为基础的传统地震处理技术遇到的困难。通过模型与实例分析对比,PRO比传统CMP方法更优越。  相似文献   
119.
掺Yb相移光纤光栅形成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用二次曝光法制作掺Yb相移光纤光栅的实验过程 ,并对相移光纤光栅制作过程中出现次峰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合理地解释了该现象  相似文献   
120.
对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酰氧乙酯(TFAOEMA)的阴离子聚合及原予转移自由基聚合进行了研究。常用的阴离于引发剂如丁基锂、1,1-二苯基已基锂等很难引发TFAOEMA的阴离子聚合,而碱性较弱的引发剂如三乙基铝却容易引发,且产率较高。以氯化亚铜、五甲基二乙基三胺、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体系的TFAOEMA的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符合活性聚合特征。但在四氢呋喃为溶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却存在活性中心失活现象。以末端含卤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TFAOE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了含氟双嵌段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